被譽為登山界最重要的一本書,今已經暢銷60年的《登山聖經》,它英文版的原名是《Mountaineering: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》。換句話說,《登山聖經》作者期待的是,學習完書中的內容,登山者可以追尋到真正的自由,去探得尋常人未能見到的美景。
台灣的溪谷運動長久以來是以河流的下游往上溯的溯溪運動為主,然而在上溯的過程,若遇到巨大的瀑布橫亙眼前,隊伍若無法派出頂尖的攻擊手,通常只能選擇高繞接回溪流。因而許多溪谷的完整面貌,至今仍等待其他自由的靈魂去探索。近年來在台灣興起的溪降運動,如同打開溪谷運動不同的窗。溪降隊伍憑藉著天然與人工固定點,繩索與各式的技術裝備,過往那些未能完整探索的困難地段,如今有了不同的可能。
只是,在追尋自由的過程裡,伴隨的往往是各種不同的「風險」。對於經常是「命懸一線」的溪降運動而言,風險更是冒險者最需要注意的一環。也因此,從事溪降運動,我經常告訴朋友,不要土法煉鋼,要找到專業的師資,一步步地從知識、裝備、技術、實地演練開始,才是長遠之計。
溪降課程
我對艾格的溪降訓練一點也不陌生,一路從初階溪降訓練、進階訓練,一路到溯溪嚮導(溪降)專長,都是在艾格訓練。初階訓練是兩天的課程,著重的是讓學員知道垂降的基本技術,也會教授繩結與系統的架設;進階的訓練多了更多運用,在繩索的技術上,著重更多的是「可釋放式」系統,讓操作者在隊員遇到狀況時,可以透過系統下放隊友到安全的地方。同時,也會講授簡單的拖拉系統、上升技術,以及做引導垂降。不得不說,進階的技術都是在實際野外的經驗中,最常用到的一些技能。
溯溪嚮導訓練(溪降專長)
完成初階跟中階的課程後,我因為未來有志於繼續專精溪谷運動,因此選擇接受艾格的溯溪嚮導(溪降專長)的訓練。嚮導(Guide),顧名思義是要帶領隊伍,這不同於過去是與夥伴一起出隊,每個人有明確的專長與分工。嚮導在更多的時候,要獨立完成帶隊,也可能要帶著幾乎沒有經驗的隊員出去。這中間的思維轉換,就是嚮導訓與初階及高階溪降訓練最大的差異。
在扎實的訓練過程,腦袋要模擬各種不同的情境,藉以架設最安全與合適的系統。做為嚮導,要不時思考:當下的地形、有無合適的固定點、隊員的情況、天氣的變化等,藉以帶領著隊伍安全地完成任務。除了繩索與技術,溯溪嚮導也必須接受水訓,了解台灣溪谷的水文,以及實際演練水域的自救與救援。最後,則是實際在野外模擬帶隊,這也是課程最精華的部分,完全考驗嚮導綜合技能的應用。完整接受完艾格的溪降訓練後,獲得更完整的知識與技術,但累積我的經驗才正要開始,而探索台灣美麗溪谷的計畫也跨出第一步。
最後說個題外話,在技術領域,大家常說,課程與技術裝備雖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,且專業的隊友一起同行。如果你在技術領域上還沒遇到隊友,來上嚮導訓,定能找到未來能一起討論、一起出隊的夥伴。